
花都区新华街的城中村巷子里,刚搬完家的阿强正对着楼道里的旧台式机发愁。这台黑色的组装机是三年前在电脑城攒的,主机箱侧面被猫抓出几道白痕,显示器下方还粘着半块没撕干净的胶带 —— 那是之前固定网线留下的。“收废品的只给五十,可朋友说这配置至少能卖两百。” 他踢了踢主机旁的纸箱,里面装着键盘和鼠标,塑料包装袋上落了层薄灰。
在花都区,二手台式机的回收途径像雨后的春笋,藏在菜市场的角落、电脑城的摊位和小区的公告栏里。从街头巷尾的流动回收车到线上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从专门做二手生意的实体店到社区组织的旧物置换活动,每种途径都有适合的人群,让这些笨重的设备能找到最省心的去处。
电脑城的实体店是 “懂行玩家” 的首选。秀全大道的电脑城三楼,十几家回收摊位连成一片,每家店门口都堆着几台待检测的台式机。“你这是 i5-9400F 处理器,GTX1650 显卡,内存 16G,” 老板老李敲着键盘调出报价单,“主机能给两百八,显示器一百二,全套四百。” 他边说边用 U 盘测试电脑,开机速度、游戏帧率都要过一遍,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能加价的细节。住在狮岭镇的玩家阿浩最认这里,他那台超频过的主机,因为显卡体质好,老李多给了五十,“比线上估价实在,还能当场试机砍价”。
流动回收车是 “图方便” 的选择。每天下午,挂着 “旧电脑回收” 牌子的蓝色货车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车斗里的扩音器反复播放着 “高价回收旧电脑、旧冰箱”。车主王师傅带着螺丝刀和检测表,三分钟就能给台式机估好价:“开机正常的一百五,开不了机的八十,零件齐全的能多给二十。” 住在花城街道的张阿姨就爱找他,“不用自己搬下楼,钱到手快,就是价格比电脑城低些”。阿强问了问价,王师傅给主机报一百三,比老李少了一半,他犹豫着把电脑又拖回了家。
线上平台是 “年轻人的菜”。阿强在手机上下载了两个回收 APP,输入配置后,系统立刻给出估价:主机三百二,显示器一百五,上门回收还能免手续费。他预约了离家最近的站点,两小时后穿蓝色工服的师傅就带着检测设备上门了。“您这硬盘有三个坏道,得扣三十,” 师傅边检测边解释,“不过机箱虽然有划痕,但没变形,能加十五。” 最终成交价三百五,比王师傅给的高了不少,只是要等第二天才能到账。住在高校区的学生小周常用这种方式,“下课前下单,回宿舍就能处理,不耽误约会”。
社区旧物置换点带着 “人情味”。公益路的社区服务中心里,每月都有 “旧物换积分” 活动,一台二手台式机能换五十分,能兑换食用油、大米等日用品。“还能用的电脑我们会修修,送给低保户家庭,” 志愿者小陈帮阿强登记信息时说,“彻底坏了的就送到环保处理点,比扔垃圾桶环保。” 阿强看着墙上的兑换表,五十分刚好能换一桶五升的花生油,比卖钱实用多了。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师老林就常来这儿,“不图钱,就想让旧电脑发挥点余热”。
熟人圈子藏着 “意外惊喜”。阿强在业主群里发了条转让信息,附上台式机的配置和照片,没过半小时就有人回复。对方是同小区的程序员,看了电脑后说:“主机我要了,三百块,还能帮你把显示器挂到闲鱼上卖。” 两人约在楼下交易,程序员当场试机,还教阿强怎么清理机箱里的灰尘:“下次卖电脑前清个灰,能多卖五十。” 这种渠道最适合知根知底的交易,阿强不仅卖了个好价钱,还认识了个能修电脑的邻居。
傍晚的花都区府广场,阿强拎着用积分换来的花生油往家走。夕阳把电脑城的招牌照得发亮,他想起老李说的 “二手台式机就像老自行车,懂行的人能看出门道”。手里的油桶沉甸甸的,比揣着现金更让人踏实。在花都区这片城乡交融的地方,二手台式机的回收途径从来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藏着生活的智慧,让每个想处理旧设备的人,都能找到最合心意的方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