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_广州电脑城回收电脑吗

  2016中国(广东)智能制造高峰会在穗举行

  专家建言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广东经济“智造”转型迫在眉睫

  南方日报讯(记者/肖文舸 实习生/洪海)5月5日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2016中国(广东)智能制造高峰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以“粤智造 悦未来”为主题,由广东省信息消费协会、广东省工信两化融合发展中心、 华南智能制造百人会等联合主办,同期举行了华南智能制造百人会、广东省工信两化融合发展中心揭牌仪式。来自工信部、省、市相关部门代表及全省各地的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制造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出席了峰会。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中国制造2025》主执笔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屈贤明,工信部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等专家同华为、西门子等代表企业共同为广东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出谋划策。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以单独经济体计算,排名位列世界第5位。与会专家表示,广东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由“制造”转向“智造”迫在眉睫。

  “广东制造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地步,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制造业,实现制造过程和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数字化,为我省乃至中国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广东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新表示,要广泛动员企业家能够把信息技术引用到制造过程和产品的各领域各环节,共同实现智能制造。

  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08.2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值2613.83亿元,增长10.9%,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谈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情况,专家表示,广东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产业发展突出。以广州市为例,普及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产量全国第一,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国家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较大的机床数控系统生产企业,产销量连续12年位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喜人。目前广州、佛山等地已聚集有广州数控、粤研机电、利迅达、嘉腾等一批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另外,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快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家工信部公布46家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广东有5家企业入选。

  “制造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增强灵活性(柔性生产)、提高质量和效率。而智能化转变是帮助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高级顾问周克虎指出,“华南企业非常务实,应当发挥这种优势和特色,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对此工信部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认为,作为制造业重镇,广东能否延续过去30年的发展成果,继续抢占先机,智能制造将是产业创新的引爆点。

  【独家专访】

  《中国制造2025》主执笔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

  “希望广东继续在智能制造闯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成功之路”

  “广东是制造业的高地,同时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信息产业非常发达,具备两化融合的很好的基础,因此也一直走在前列。广东发展智能制造条件得天独厚,集中表现在既有迫切需求,也有产业和技术支撑。”

  《中国制造2025》主执笔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办公室主任、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屈贤明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期望广东在智能制造走在前面、占领高点,就像改革开放一样闯出一条成功的适合我们国情的道路。”

  “智能化趋势令广东创新驱动如虎添翼”

  “发展智能制造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屈贤明认为,现阶段中国制造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考虑:我国企业总体仍处于电气化补课、数字化试点示范的阶段,补什么课:就是要解决质量效益差的问题,补精益生产、优化工艺、科学管理的课。

  “中国的策略是:不照搬德国、美国、日本的做法,制定符合本国情况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做好精益生产、优化工艺、科学管理;在服务端可以推行”互联网+“服务;在制造过程推行制造+互联网。”

  “特别是珠三角,信息化很发达,而且跟长三角相比,企业和政府对于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热情要更高。”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他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发展势不可挡,也令广东推进创新驱动如虎添翼。

  广东企业建设数字化“母工厂”水平高

  “今年七月,工信部、广东省和中国工程院计划在东莞就智能制造召开现场会。之所以选择广东,因为全国范围内,这里的企业研发和采用国产设备的程度和水平是最高的。”

  屈贤明指出,中国要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要解决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和装备落后的瓶颈,用自主化的中国设备装备中国的数字化工厂,不能外国的机器上岗,中国工人下岗。

  “要建立主要行业的数字化‘母工厂’,作为系统集成的载体,各种设备在这里集成,很多技术在这里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并为行业企业提供样板,发挥示范作用,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他所提及的东莞劲胜这家企业通过建设“三国”数字化工厂,在3C产业智能制造中,从系统、设备到软件等均是国产,且水平较高,并在行业进行复制推广。“现在已经有四五家企业希望向他们取经,进行推广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他说。

  鼓励在企业中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训

  “接下来,广东要加快利用自己信息产业的优势,在纺织、家具、玩具、家电等传统优势制造业上,先实现智能化。”

  他建议,广东接下来发展智能制造要注意两点。一是向着智能制造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比如在设计、制造和服务等环节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广东还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和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智能装备产业。

  “就是不仅要帮自己转型升级,还要形成产业向外输出。以智能手机为例,除了手机智能制造的工厂,还带动装备、软件等一系列有关产业,不光自己用还要帮人家提供。”他表示。

  另外他强调,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人才培训。“人才短缺是非常大的问题。现在全国有几十个大学有智能制造专业,有三个左右大学设置机器人学院,但是培养一个本科生要4年,研究生时间更长,产业发展等得及吗?等不及,要从在职人员中去培养。”

  他表示,要鼓励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训;鼓励国产装备制造商与院校开展共建智能制造实验室建设;培养一批能从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提供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

  【独家专访】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

  “广东经济整体向好与推进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有必然联系”

  “随着当下整个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跟过去改革开放广东工业发展取得成果的路径有重大不同。可以说广东省克服金融危机以来面临的困难,逐渐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阶段,这跟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和两化融合有着必然联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认为,广东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中,都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从十分务实的角度,将企业发展需求、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顺应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等紧紧结合在一起。

  广东信息化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广东的信息化水平整体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包括实际用户使用等所有指标在内,广东信息消费、信息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等在近二三十年来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

  杨学山表示,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广东企业实干意识较强,习惯于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动作快起步早,从资源安排、机构设置、规划布局等方面走得比较快。

  “广东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到金融危机前后面临困难,从去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一些,广东制造业和整体经济又开始出现明显向好势头,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一定比例,说明广东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确实是能够把握住本质,从政府到企业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努力,并取得了实际效果。”他说。

广州公司电脑回收服务流程_广州电脑城回收电脑吗

  企业务实是广东真正优势所在

  “企业家注重实效,是广东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在走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企业务实这个基本点十分重要。”

  杨学山举例,“在别的地方提‘机器代人’之前,在广东东莞大朗镇,纺织机的自动化规模已经很大,将很多人力替代出来。回头去看这个时间点一定在出现‘机器换人’、‘机器代人’这些大热概念之前。”

  他强调,要从提高生产率、产品符合实际需求、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一步步务实地朝着智能化方向走。如果企业家不注重实效,即便有很好的概念和路径,也不一定会有积极的效果。智能化过程中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一个个企业,企业务实是广东真正的优势所在。

  智能制造直接影响国家实力

  关于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杨学山表示,有3个因素支撑着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动力。

  其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仅表现在对信息的处理传输利用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展以传感器和其他技术为代表,能够和工业技术真正结合在一起,使得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工具生产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智能制造是和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并列的制造业的重大变革,而且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前面的三次还要深刻,还要广泛。

  “比如,不能将智能制造简单等同于自动化,而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在全过程中让各种不同信息更好发挥作用,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需求,提高质量,提升企业行业的竞争力。”

  同时他补充,从全局看,这一次的变革不仅从局部影响制造业本身,而是整体上改变了供给需求和供需关系。从战略的角度看,这次变革是战略的,不是战术的。“也就是说,它会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给产业发展和国家实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上升、保持还是下降带来根本影响。”

  “因此,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必须适应。”杨学山说。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