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华硕笔记本整机收购,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学术期刊在关于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江和甫的访谈中广州华硕笔记本整机收购,透露江和甫是“中推核心机和验证机总设计师,推重比十发动机预研总设计师组组长,涡扇15 发动机验证机总设计师”,这是首次有官方资料证实“涡扇15发动机”这个型号名称。而在稍早之前,央视在某航空发动机企业的报道中,提到国产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的代号为“峨眉”,而在这段文字的英文字幕中,出现广州华硕笔记本整机收购了“WS-15”的字样。
综合以上资料来看,继涡扇-10“太行”之后,备受瞩目的国产新一代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是涡扇-15“峨眉”。
(图)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期刊首次正式公开了“涡扇-15发动机”这个型号名称
(图)涡扇-15的名称和相关资料第一次出现是在某届珠海航展上,但很快被撤展,因此并不算正式公开
众所周知,为了发展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的第五代战斗机,国外航空强国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发展了推重比10—级的新型发动机,这一代发动机具有高推重比、高涡轮前温度、低函道比等特点。而从“涡扇15 发动机验证机”的公布来看,涡扇-15应该已经走完了“预研——核心机——验证机”这些流程,正处于“初始飞行前规定试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部件、系统、整机地面试验以及发动机高空台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适合进行有限飞行包线的飞行试验。
如果这些试验顺利,我们有望能够看到涡扇-15“峨眉”转入科研试飞阶段,出现在目标型号(歼-20)上或者其它飞行平台(伊尔-76、轰-6等飞机改装的飞行台)上。
(图)综合现有公开资料来看,想在歼-20身上看到涡扇-15发动机还需要不少时间的等待
在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江和甫的访谈中,江和甫称,我国的发动机行业是从仿制、测绘仿制起家的,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行业内形成了一种顽固的思维模式,而从测绘仿制的思维模式到自行研制的思维模式的转变,还在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努力。江和甫还透露,一项新的概念或技术,从开始研究到达到工程可用的成熟度,有时需要几十年时间,比如第二代单晶合金DD6和线性摩擦焊技术,从开始预研到现在已经20 多年,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江和甫还称,其实俄罗斯的军用发动机水平也非常高,而且是在相比较低的工业水平下实现的,这一点很需要我们学习。
这些消息表明,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和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亢奋”相比,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究工作的专家们显然异常冷静。
(图)在科研规律面前,一些网友们没有必要试图证明歼-20已经装备涡扇-15
今年3月,《中国日报》援引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代表、航空发动机研发人员陈祥宝的话称,我国第五代战斗机配备国产发动机已为期不远,发动机研发过程进展顺利。陈祥宝还透露,中国已开始研发下一代航空发动机,其推重比将远高于现有发动机。
今年4月15日,《西北工大报》一篇题为《西工大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联合成立国家重点项目振动控制支撑团队》的报道称,中国航发集团董事长曹建国用四个‘最’描述该发动机:某型发动机将来要配装某型飞机,是最先进的型号,是难度最大的型号,是集团现在最重视的型号,也是军方最重视的型号,其战略地位对航发行业意义非凡。而从这则报道也可以推断出,涡扇-15有可能在“初始飞行前规定试验阶段”遇到了“振动”难题,需要对发动机整机振动进行分析与控制。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F119发动机工程研制于1991年开始, 1999年实现设计定型, 2002年7月获得初步使用批准,2005年12月,配装F-22飞机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参照F119发动机的研制、试飞进度来看,涡扇-15发动机可能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装备歼-20战斗机并初步形成战斗力。
(图)与发动机强国相比,中国至少还有20年左右的差距,图为GE与罗罗联手开发的F136发动机
(图)不久前央视的节目字幕表明,涡扇-15的名称为“峨眉”
本文未经“迷彩派”许可禁止转载。如果您想每天都获得新鲜热辣的军事资讯,参与更多互动,欢迎搜索并关注“迷彩派”微信服务号:micaipai,或者“迷彩派防务”微信订阅号:mcpmil。
我要评论